·国际视野

·专业服务

·团队发展

当前位置:首页 >> 导航 >> 基地研究成果
   
基地研究成果
高德胜、雷浩、王涛、杨晓哲等专家发表多篇具有国际影响的期刊论文
2021-02-02

课程所瞄准教育前沿问题,立足全球化、时代化背景,开展深入的学术研究。课程所高德胜、雷浩、王涛、杨晓哲等专家分别在《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ECNU Review of Education》《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等刊物上发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论文,其中,王涛副教授的文章在刊出后获 University World NewsEurekAlert 等国外媒体纷纷报道和转载:

1. Gao, D., & Wang, D. (2020). Rethinking basic issuesin moral education. ECNU Review of Education.

限于杜威对德育课程与教学的批评,西方学界对德育课程有理论上的“成见”,文章认为对杜威道德教育“根本问题”的反思,不是对杜威的否定,而是对其理论框架的突破与发展,中国德育学界的任务就是要在理论上给予澄清,使德育的中国道路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Rethinking “basic issues” in moral education.pdf


2. Lei, H. (2020). Computational think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 meta-analysis among student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计算思维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文章从计算思维的功能出发,探究其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计算思维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并且计算思维对东方文化背景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要大于西方文化背景的学生;同时,计算思维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还受到学段、性别以及学业成绩指标的调节作用。

Computational think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 meta-analysis among students.pdf


3. Wang, T. (2020, Online). The COVID-19 crisis and cross-cultural experience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 possible generation of glocalized citizens? ECNU Review of Education.

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中国留学生面临着逆全球化与民族主义带来的挑战,在跨文化交流中遭遇着双重污名化的处境。反思新自由主义式全球化与强国家控制的不足,如何在国家认同和全球认同之间进行平衡与取舍变得愈发艰难。文章针对全球公民教育 的 两 难 问 题 ,初步提出了在地化全球素养(glocalized competence)的概念和框架,并提出学生需要坚定文化自信、具备国际视野、求同存异、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而行动。

The COVID-19 crisis and cross-cultural experience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students.pdf


4.Yang, X., Lin, L., Wen, Y., Cheng, P.-Y., Yang, X., & An, Y. (2020). Time-Compressed Audio on Attention, Meditation, Cognitive Load, and Learn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近年来,移动学习兴起,学习者采用一种新的听音频方式展开学习。本研究针对不同音频播放速度(正常1.0倍,快速1.5倍,非常快3.0倍)对学习者的注意力、认知负荷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估。采用脑电波设备对被试者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表明,正常速度(1.0 倍)和 1.5倍速度之间,学生的脑电波注意力、认知负荷和学习成绩没有显着差异。但是,当速度达到原始速度3.0 时,即时和延迟(一周)的回忆测试中,学生的理解分数明显低于其他两种速度。以3.0 倍的速度收听时,学习者的脑电波注意力和认知负荷更高。

Time-Compressed Audio on Attention, Meditation, Cognitive Load, and Learning.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