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

·专业服务

·团队发展

当前位置:首页 >> 导航 >> 基地动态
   
基地动态
什么是“21世纪能力”?包雷教授主讲华夏课程论坛第124期
2017-07-14

712日上午,课程所第124期华夏课程论坛在文科大楼1606研讨室举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物理学院、教育学院教授包雷作为特邀主讲人,带来一场主题为Science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Fostering Ability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的学术讲座。讲座由课程所研究员、《全球教育展望》常务副主编刘良华教授主持。

 

 

讲座开始,包雷教授首先讨论了美国科学教育尤其是STEM教育的缘起以及从STEM教育到STE(A)M-C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rtMath & Computing)教育的演变过程。包教授指出,美国STEM教育最核心的目标是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美国本土的技术人员/工程师。以STEM为导向,需要重新思考教育的目标、方法与评价,以及构建教育的支持系统。此外,包教授还介绍了美国K-12教育的基本情况,包括美国学校体制、课程设置、学生升学要求、科学教育的内容等。

 

 

然后,包教授讨论了21世纪能力”(21st Century Skills)的由来及内涵。“21世纪能力”源于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包含四个方面: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工作所借助的工具在世界中的生活用通俗的话来讲即:学会思考、学会做事、善用信息科技、学会处理自身与世界的关系。科学教育主要对前两个方面的能力提升很大。包教授指出,21世纪能力”框架与布鲁姆的能力分层理论可以链接起来。根据“21世纪能力”框架,我们需要重新考量课程标准、课程评价、教师培训、个人专业发展、学习环境等。

接下来,包教授比较了传统的教育方式与探究教育的教育方式,认为传统教育是教师主导的,而探究教育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尤其重视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科学推理能力的培养之后,包教授提出了“在学科里面做教育研究”(Discipline Based Education Research)的议题,并现场展示了部分有关数学、力学、电学、科学思维的测试题,让现场师生尝试解答,现场气氛非常活跃。

讲座最后,包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互动的问题涉及教师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动力、中国是否需要STEM教育、高中选课制度是否会激化中国科学教育的问题等。包教授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表示非常欢迎和期待与中国师生进行合作学习。

 

 

除了本次讲座外,包雷教授围绕深度学习的问题接受了《全球教育展望》副主编刘良华教授的专访。相关成果将于近期在《全球教育展望》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