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

·专业服务

·团队发展

当前位置:首页 >> 导航 >> 基地动态
   
基地动态
崔允漷教授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8-12-29

12月28日,四年一次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大奖——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正式公布,在全国各地经层层评选之后推荐的1382项候选成果中,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领衔申报的项目国家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课程发展模式的建构与实践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的殊荣,这是本次华东师范大学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三大领域中唯一的一等奖,此前该成果还荣获了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特等奖。


此外,崔允漷教授与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多年合作研究的项目学科育人:普通高中发展素质教育的路径创新与理论探索荣获本次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这些是崔允漷教授领衔的课程研究团队多年来扎根基础教育服务国家及地方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


▲获奖成果信息


▲课程所获奖团队成员

第一排左起:崔允漷、胡惠闵、周文叶

第二排左起:吴刚平、柯   政、雷   浩



课程改革理想与现实之落差是一种“世界病”。课程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攻克校本实施的难关。


本成果历时22年,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创建了基于教师、方案、学生三要素互动理论的学校课程发展模式。


▲学校课程发展模式


学校课程发展模式是指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围绕育人目标,在学段、学科/学期、单元/课时三个层面整体建构学校课程体系的一套专业规范。校本实施即学校一级的课程发展。方案是课程发展专业化的标志。


该模式通过基于设计的研究,作了如下创新:

(1)首创从选修课、活动课到校本课程的发展路径;

(2)通过开发系列案例,率先建立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规范;

(3)重构国家课程有效实施的专业规范,形成从研读课标和教材,到编制学期课程纲要,再到编写新教学方案的一套专业规范;利用课堂观察,促进教-学-评一致。

该模式在实践中完善与推广,已成为我国中小学课程发展的基本样态。


本成果依托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市立德树人重点研究基地、全国校本课程设计大赛、E-教研员之家等平台,累积来自全国29个省(市、区)的校本课程纲要11000多份,覆盖各学科学期课程纲要6000多份,教案33000多份;出版20多本著作,积累了近5万个课程发展案例;提交并被教育部采纳的咨询报告7份。



坚守素质教育、在全国广有影响的锡山高中,20年来怀揣梦想、创新探索,破解了应试牵拉下教学追求偏斜、育人模式转型时方式陈旧、学科教学改革中专业支持乏力的难题,探索出学科育人发展素质教育的实践路径和系统理论,形成三项主要成果:


1

梳理百年校史,凝练“学科宣言”,澄清育人价值;创制学科育人价值统摄下目标、内容、环境、方式、评价整体匹配的全学科“育人蓝图”:形成关于学科育人顶层设计的体系化理论。


2

系统开展“分解课标、目标导引教-学-评一致性”专业实践,推动课堂教学变革;创新设计、全面改造各学科专业化学习场所,推动学习方式转变:探索出实现学科育人模式转型的系统方法。

3

建设专业学习社群,提升教师专业生活品质;研制学科组发展规划,创新实施跨区域学科督导:创建以学科组专业化支持学科育人的专业制度。



锡山高中的探索增强了发展素质教育的道路自信,直抵“什么是学科育人,怎样实现学科教育回归立德树人”根本问题,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成果在“中国高中六校联盟”等校实验,20余省市推广,国际会议多次分享。国际奥委会有关组织授予“顾拜旦金奖”,《中国教育报》头版连载、《人民教育》专刊介绍,央视多次重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