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期 推荐人:杨向东教授
2015-06-25
本期编辑:杨向东教授
1. 身体与学习:具身认知及其对传统教育观的挑战
作者:叶浩生,广州大学教育学院
发表刊物:《教育研究》,2015年第4期
【摘 要】自古希腊开始,身体在教育与教学过程中就受到贬抑或忽略。教育与教学效果体现在“脖颈”以上,与“脖颈”以下的身体无关。在这种教育模式里,身体要么是通向真理的障碍,要么仅仅是一个把心智带到课堂的“载体”或“容器”。学习被视为一种可以“离身”的精神训练。但是具身认知挑战了这种教育观念。具身认知的中心观点是:认知、思维、记忆、学习、情感和态度等是身体作用于环境的活动塑造出来的。从根本上讲,心智是一种身体经验,身体的物理体验制约了心智活动的性质和特征。心智基于身体、源于身体。具身认知挑战了以身心二元论为基础的教育与教学观,将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对传统教育观形成挑战。
【关键词】 具身认知;具身性;学习;教育;身体
推荐语:
西方文化中的身心二元论使得教学重视精神培养、贬低身体需要。学习过程作为一种“离身”的精神训练,并不需要身体的与。随着具身认知思潮的兴起,这种离身的教育观受到了质疑。本文从具身认知的概念与特征出发,详细解释了身体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具身学习应遵循身心一体、心智统一、根植原则。“具身”作为一种新视角,以全新的方式看待学生怎样学习、教师怎样教学和学校怎样组织的问题。阅读此文,能让我们重新认识身体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欢迎阅读全文:身体与学习_具身认知及其对传统教育观的挑战_叶浩生.pdf
2. 学会评价:教师学科素养的衡量标尺
作者:李孔文,北京师大教育学部
发表刊物:《课程 教材 教法》,2015年第2期
【摘 要】教师专业发展处于标准化运动阶段,需要用评价素养来衡量教师学科素养。比较教师专业标准发现,职前教师评价实践有专业支撑,评价素养主要依靠知识学习和参与观察;职后教师评价实践指向学科课程,移植与再创职前实践,评价素养得以提升与完善。教师在评价实践中的个体学习和组织学习,是教师学科素养培育没有终结的表征。
【关键词】 学会评价;教师学科素养;评价素养;评价实践
推荐语:
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断深化,作者指出,通过培育教师评价素养进而提升教师学科素养。通过论述教师评价素养的重要性,将职前和职后评价实践的举措和作用等进行解析,并通过职称评定、学科发展的背景描述指名教师评价素养的终身性。
欢迎阅读全文:学会评价_教师学科素养的衡量标尺_李孔文.pdf
3. 关于评价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的探索
作者:孔企平,华东师大教育学部
发表刊物:《全球教育展望》,2014年第12期
【摘 要】构建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的课堂学习评价方案,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新的课堂评价方案的基本特点: 第一,把评价目标与教学目标有机结合,设计与课程标准相适应的目标多元课堂学习评价的基本构架; 第二,把课堂作业的教学功能和评价功能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 把教学的重点和评价的重点有机结合,考察和培养学生的高层次思维与创新能力。第四,把评价方法与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建立方法多样、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课堂学习评价体系。
【关键词】 学习评价;教学过程;学习评价
推荐语:
评价与教学的有机结合是近年来国际学习评价研究的重要趋势,本文强调了评价目标与教学目标、教学功能和评价功能、教学重点和评价重点、评价方法与教学方法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基本特点。文章脉络清晰,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颇具实践指导意义。
欢迎阅读全文:关于评价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的探索-孔企平.pdf
4. 论名师的教学主张及其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作者:余文森,福建师大教师教育学院
发表刊物:《教育研究》,2015年第2期
【摘 要】教学主张是名师教学的内核和品牌,是名师区别于其他教师的重要特征。教学主张是名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信念,也是名师的“个人理论”,同时也是教育精神和学科文化的一种体现。教学主张的研究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个方面。其中,教学主张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概念和内涵界定、理论基础和依据阐述、具体观点和内容展开。教学主张的实践研究内容包括:教学主张的教材化研究,教学主张的教学化研究,教学主张的人格化研究。
【关键词】名师;教学主张;理论自觉;实践意识
推荐语:
名师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科教学改革的真正的引领者。本文认为名师是可以培养的,而名师是要有自己的教学主张的。有很多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有自己的教学特色,但是却没能孵化出自己的教学思想,没有凝练出自己的个人理论,没有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只是停留在所谓好教师的层面上,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教学主张来源于教师的教学思考和教学经验,是从思考和经验中提炼出来的教学思想和理论,它是教育精神和学科文化的一种反映。提炼教学主张的过程是名师重新认识和定义教学的过程,提出教学主张不仅是名师个人成长的关键环节,也是名师工程培养名师的核心抓手。本文基于多年来对福建省中小学教学名师的指导和培养,对教学主张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详细阐述了如何培养名师的教学主张。
欢迎阅读全文:论名师的教学主张及其研究_以福建省为例_余文森.pdf
5. 教师增值性评价的进展及在我国应用的建议
作者:边玉芳、孙丽萍,北京师大
发表刊物:《教师教育研究》,2015年第1期
【摘 要】教师增值性评价是一种起源于英美、目前已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应用的教师评价新模式。这种评价模式借助统计模型,将教师对学生成绩进步的单独贡献分离出来,更加公平、精确,具有引导教师关注全体学生、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缓和生源大战及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的优势,对促进我国教师评价改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尽管增值性评价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都尚存在一些问题,但美国一些地区已开始将其应用于教师评价中,教师增值性评价的应用价值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我国来说,应加强教师增值性评价的相关研究,推动教师增值性评价在我国教师评价中的应用。当然,教师增值性评价不能一步到位,将教师效能与其他教师评价指标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建立更为科学、合理、公平的教师评价体系,是我国实施教师效能增值性评价的可取途径。
【关键词】教师评价;增值性评价;教师效能
推荐语:
如何有效评价教师一直都是一个悬而未解的难题。本文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价教师的方式——教师增值性评价。这种评价模式借助统计模型,将教师对学生成绩进步的单独贡献分离出来,在引导教师关注全体学生、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对促进我国教师评价改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欢迎阅读全文:教师增值性评价的进展及在我国应用的建议_边玉芳_孙丽萍.pdf
6. 科学课程标准设计的信念与取向
作者:杨宝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发表刊物:《课程 教材 教法》,2014年第10期
【摘 要】
科学课程标准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科学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主要依据,其设计的信念与取向直接影响科学课程的设计、教材的编制、教学的实施和评价的开展。基于强化核心知识、重视实践能力和坚持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科学课程标准设计的信念与取向。
【关键词】科学课程标准设计;信念与取向;核心知识;实践能力;可持续发展
推荐语:
科学课程标准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引领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改革的路向。本文给我们向我们概述了其设计的信念与取向:基于强化核心知识、重视实践能力和坚持可持续发展,并进一步细化:核心知识注重其相对性、相关性和同一性;实践能力划分为交流沟通、项目完成和管理协调三个能力类别;坚持可持续发展需要处理好科学技术的正面效应与负面影响、近期需要与长远发展以及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三个关系。文章注重辩证论述,颇具理论价值。
欢迎阅读全文:科学课程标准设计的信念与取向_杨宝山.pdf
7. 教育中叙事探究怎么做:西方学者的观点
作者:孙彩霞、靳玉乐,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发表刊物:《全球教育展望》,2015年第4期
【摘 要】
西方叙事探究作为方法论旨在通过故事的述说与再现揭示经验与人的意义关系,进而激发读者的共情与经验传递。时间性、社会性与地域空间性是叙事探究的三大共识性特征。六大实践性策略是西方叙事探究呈现的共同思路。认识西方叙事探究的研究旨趣与研究路径有助于加深我国学者对叙事探究及其运用的理解。
【关键词】叙事探究;意义;关系;实践策略
推荐语:
教育中的叙事探究到底要追求什么?如何设计教育中的叙事研究?如何运用叙事探究研究教育现象?关于这些问题,国内学者有了不少研究。本文透过西方学者的已有研究,并结合对最先运用教育中的叙事探究这一方式的两位教授的访谈,向我们呈现西方教育学者所理解的叙事探究,提供我们一个新的理解叙事探究的视角。
欢迎阅读全文:教育中叙事探究怎么做:西方学者的观点-孙彩霞、靳玉乐.pdf
8. 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环境系统监测的若干思考
作者:李凌艳、郭思文,北京师大
发表刊物:《教育研究》,2014年第11期
【摘 要】
学生发展环境影响因素作为教育质量监测中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着质量监测的政策咨询和绩效问责作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更需要立足国情。构建纵横交错的“学生”、“教师”、“学校”和“区域”四水平,以及“标准与评价”、“条件与资源”、“过程与实践”和“结果与状况”四层面的环境因素测评框架,基本可以涵射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整体环境系统,藉此所构建的测评框架可以较好地平衡环境因素监测内容的稳定性和针对性。在监测体系的创建中,规范测评工具的研发流程和技术标准,严谨使用相关数据结果,对科学监测学生发展环境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学生发展;环境因素
推荐语:
教育质量监测作为一种提升与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使用。我国也决定从今年起在全国开展义务教育质量检测工作。在这一教育背景下,本文探讨了教育监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影响学生发展的环境因素,并构建了一个四水平、四层面的环境因素测评框架。这对我们在监测影响学生发展的环境因素时,提供了一个整体而系统的思考框架。
欢迎阅读全文: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环境系统监测的若干思考_李凌艳、郭思文.pdf
9. 试论优势教育
作者:鲁子问,华中师大
发表刊物:《教育科学研究》,2015年第3期
【摘 要】
人类自古以来都关注基于学生的优势开展教育,21世纪初,优势教育作为教育理论逐渐形成并日臻完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优势教育已经形成丰富的理论成果和较为广泛的实践。阐述优势教育的发展、内涵及实施过程,探讨优势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优势教育;学习优势
推荐语:
优势教育是课程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它值得且应当受到相当的重视。优势教育不同于传统的补短教育,优势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基于其优势学习,从而实现教育之于社会和个人的价值。所荐论文结合积极心理学理论和优势测量工具,论述了优势教育的内涵和实施过程,不仅对于优势教育课程的研究者有参考价值,而且也给其他课程理论研究者提出了一个很好的研究视角,从怎么扬长而非补短的角度去研究课程、研究课堂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这对传统的课程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从课程与教学的理念来看,优势教育也是课程改革的一方面。
欢迎阅读全文:试论优势教育_鲁子问.pdf
10. 先秦儒学教育思想孕育的教师评价意识
作者:吴刚平、余闻婧,华东师大教育学部
发表刊物:《全球教育展望》,2015年2期
【摘 要】
我国先秦儒学教育思想中蕴含着大量反映教师评价意识的素材和论述。特别是,以“知人”、“爱人”和“无知”意识作为教师评价意识的基本构成,以“长善救失”和“规矩”作为教师评价意识的目的指向,以“视”、“观”、“察”作为教师评价意识的方法步骤,诸如此类的素材和论述,孕育了我国教师评价意识的理智传统,对于当代教育较为本原地理解和深化教师的评价意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先秦儒学; 教师; 评价意识
推荐语:
教师的评价意识对于学生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具有怎样的评价意识当受到研究重视。所荐论文从先秦儒学教育思想中寻找教师评价意识的基本构成、目的指向和方法步骤,详细生动地论述了各个方面的核心概念,对当今教师该如何来评价学生、评价学生的什么方面、为什么要对学生进行评价以及教师应持有什么样的态度来评价学生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也提示了其他教育研究者:应善用我国传统文化之宝贵资源于教育研究,从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找寻教育的理智传统,立足传统使研究不至于迷失方向,本原地理解教育及其各个方面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欢迎阅读全文:先秦儒学教育思想孕育的教师评价意识-吴刚平、余闻婧.pdf
11. 儿童学视角下教师教育课程的创新
作者:安桂清、方明生,华东师大
发表刊物:《教育发展研究》,2015年第2期
【摘 要】
儿童学课程的设置是当前国际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走向。由于能够体现教师作为儿童研究者的存在本质、拓展教师教育课程的知识基础和增强教师教育课程对社会的适应性,儿童学课程的嵌入对教师教育课程质量的提升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从我国的教育现实出发,借鉴国际大学儿童专业课程设置的经验,教师教育课程需要以涵育教师的儿童学素养为目标,在课堂结构上做出积极的调整,同时以问题领域为核心组织课程模块,践履“情景化的实践探究”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儿童学;教师教育课程
推荐语:
无论多么完美的教育理论或技术,若没有一线教师的落实,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因此教师质量和教师教育对于教育事业是至关重要的。然而这么多年来,我们似乎一直都把教师的角色定位错了,教师的工作对象应主要是儿童而非学科。所荐论文从儿童学视角探讨教师教育课程的创新,提出教师应以发现学科对儿童的意义进而创造儿童的学科为使命,而非以成为学科专家为使命。进而批判了我国师范生或教师职前教育过度侧重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过度注重学科专业化,提出应将儿童学素养纳入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并且提出从儿童学视角创新教师教育课程,不仅仅是简单地加几门儿童学课程的学分,而应重新定位教师角色和形象,对其他相应的课程目标进行重构以突显渗透儿童学意义的目标内涵。
欢迎阅读全文:儿童学视角下教师教育课程的创新_安桂清、方明生.pdf